服务热线:
18952222011 15365871217
经办人:王总
经办人联系电话:15365871217
公司电话:18952222011
邮箱:15365871217@163.com
公司地址:沛县经济开发区周勃路西侧
最近和几位塑料造粒行业的老板聊天,大家都在感慨:这两年生意太难做了。
原材料一天一个价,环保查得越来越严,订单却肉眼可见地变少,不少同行撑不下去只能关门。
但换个角度看,每一次行业低谷都是一次“洗牌”。
那些能扛过去、甚至逆势增长的企业,往往都在危机中找到了破局的关键。
今天就和大家聊聊,塑料造粒企业该如何在低谷期站稳脚跟,甚至悄悄蓄力、等待反弹。
先搞懂:行业为啥这么难?
不是你一家企业在挣扎,整个塑料造粒行业的“寒意”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
• 原材料价格像坐过山车:石油价格忽高忽低,直接牵着塑料颗粒的成本走;再生料市场更卷,为了抢订单,低价竞争成了常态,利润薄得像纸。
• 环保红线越收越紧:国家对塑料污染的治理力度越来越大,环保不达标?要么停产整改,要么直接关停。加上碳排放政策,企业的运营成本又多了一笔不小的支出。
• 下游需求“不给力”:包装、建材、家电这些下游行业,需求增长慢了;更麻烦的是,可降解塑料、纸制品这些替代材料还在抢市场,传统塑料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。
低谷期突围,从这4个方向发力
1. 别再盯着低价竞争,往“高端”走
低端市场已经卷不动了,想赚钱,得换个赛道:
• 开发高附加值产品:比如改性塑料(能抗冲击、耐高温那种)、功能母粒(加进去能让塑料变色、抗菌的),这些产品利润比普通颗粒高得多。
• 盯着细分领域深耕:医用塑料颗粒(做输液管、注射器的)、汽车专用料(做保险杠、内饰的),这些领域对质量要求高,竞争对手少,价格也更稳定。
• 把再生料做好做精:现在很多大品牌,像可口可乐、耐克,都要求产品里用再生材料。
如果能把再生塑料的纯度、性能提上去,拿到这些大订单,利润和稳定性都有保障。
2. 成本降下来,竞争力就上去了
同样的行情,谁能把成本控制得更好,谁就能活得更久:
• 升级设备和工艺:换成节能型的造粒机,电费能省一大笔;优化生产流程,减少废料,相当于直接赚钱。
• 原材料采购多花点心思:和供应商签长期协议,锁定价格;联合几家企业一起集中采购,议价能力更强,拿的价格也更低。
• 试试智能化改造:用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,不仅能省工资,生产效率和稳定性也更高,次品率能降不少。
3. 别怕环保投入,这是“保命钱”
现在环保不是选择题,是生存题,而且做好了还能变成优势:
• 环保设备该换就得换:比如装个RTO废气处理系统,废水循环利用设备,虽然前期花钱,但能避免被停产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• 考个“绿色认证”:像GRS(全球回收标准)、FDA(食品接触材料认证),有了这些证,产品能卖到更高的价格,还能进入以前进不去的高端市场。
• 提前布局可降解塑料:PBAT、PLA这些生物基材料是未来的趋势,现在开始研发、生产,等市场爆发的时候,你就是先行者。
4. 别守着老客户,多找新渠道
订单少的时候,更要主动出去找机会:
• 线上线下一起抓:在抖音,视频号做宣传,做直播能接触到全国各地的客户;同时,老客户要维护好,毕竟稳定的订单是根基。
• 看看国外市场:东南亚、非洲这些地方,工业正在发展,对塑料颗粒的需求还在增长,把产品卖到国外去,能对冲国内市场的疲软。
• 试着往下游延伸:比如自己做塑料托盘、塑料管道,把颗粒加工成成品再卖,产业链长了,抗风险能力也更强。
最后想说:低谷期,心态很重要
• 别慌,洗牌是好事:那些环保不达标、靠低价抢单的小厂被淘汰后,剩下的企业反而能分到更大的市场份额。
• 手里一定要留现金:别盲目扩张,保证资金链不断,哪怕利润少点,先活下去最重要。
• 多和同行、专家交流:有时候一个技术信息、一个合作机会,就能帮你找到新的突破口。
行业再难,也总有企业能逆势增长。关键不是等着“寒冬”过去,而是在寒冬里修炼内功,调整方向。就像那句话说的:“悲观者抱怨风向,乐观者期待风向改变,而现实主义者调整帆的方向。”
你所在的企业,最近在尝试哪些新方法应对挑战?评论区聊聊,或许能给同行们一点启发
相关推荐